已满18三秒自动进入观看_永久永久伊甸院3秒进入_未满十八勿进3000部禁看

首页 >   
项目指南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5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5-03-17 点击量:1934

苏科计发201553

各省辖市科技局(科委)、财政局,昆山、泰兴、沭阳县(市)科技局、财政局,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与产业对接,加速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现将《2015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指南》印发给你们,并就项目组织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与项目类型

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围绕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重点任务,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战略必争领域,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一是突出成果转化环节的研发创新,重点支持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二是突出产业前瞻部署和科技先导作用,重点支持处于产业高端环节、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三是突出“一区一战略产业”布局,重点支持技术领先、发展质态好、有望成为行业技术领跑者的创新型企业。

本年度专项资金按三类进行项目组织:

1、专题组织类项目(A类)。主要围绕战略高技术领域和产业升级的重大技术瓶颈,强化宏观导向和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注重政府与企业共担创新风险,以专题形式组织实施,努力在若干领域实现重点技术跨越,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推进我省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2、联合招标类项目(B类)。以支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加快形成“一区一战略产业”的创新发展格局为导向,在国家高新区等创新基础好的地区,针对地方政府重点规划和着力培育的战略产业,采取省地联合招标方式,集中支持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环节和关键节点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高端攀升。

3、面上择优类项目(C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用公平竞争、择优遴选的组织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资助形式,逐步加大贷款贴息和后补助比重,支持能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突出高附加值的核心单元、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掌握核心技术的重大整机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二、申报基本条件

(一)申报项目的基本条件

1、项目符合本计划定位要求,有一定技术成熟度,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明确的研发任务和创新目标,符合国家和我省的产业技术政策,项目属于《指南》支持领域和方向。

2、项目须拥有与其核心技术相关的授权发明专利等形式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

3、项目须有明确的目标产品,且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项目完成后能够形成产品批量生产销售或重大应用示范。

本计划不支持无实质性创新内容或属于量产能力放大及技术改造的项目。

(二)申报企业的基本条件

1、申报企业应是2014年1月1日前在江苏省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原则上已实现市场销售。高校、科研院所可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参与项目申报。

2、申报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条件,有稳定增长的研发投入,上年R&D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大中型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须建有独立的研发机构。申报项目负责人及团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申报企业资产及经营状态良好,具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一般要求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或现有固定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原则上不支持资产负债率大于70%的企业申报项目。各地申报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低于80%。

4、申报企业须为近三年享受过研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含研发项目已备案)的企业,未享受相关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须出具相关情况说明。

(三)其他申报条件

所有项目申报须符合上述(一)(二)中的条件外,相关类型的项目还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专题组织类项目具体目标及经济技术指标等相关要求,以正式发布的“项目申报公告”为准,有在研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企业不得申报。

2、联合招标类项目具体内容及标的等相关要求,以正式发布的招标公告及标的为准,有在研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企业不能参与投标。

3、新药类项目须已完成Ⅱ期临床研究,涉及农业种业、生产安全、实验动物等各类特种行业的项目须拥有相关行业准入资格。

4、申报企业有产学研合作但未建立“校企联盟”的,需登录省产学研合作网(www.jscxy.cn),进入江苏省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管理系统,按照相关要求在线填报。

三、组织方式及要求

(一)地方组织方式及推荐要求

1、申报项目按属地化原则逐级上报。县(市、区)科技局具体负责本地项目的组织和受理工作,会同当地财政局审查并出具推荐意见,报送至省辖市科技局(科委);省辖市科技局(科委)会同当地财政局对企业申报资格、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出具推荐意见,统一报送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试行省直管的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由当地科技局会同财政局审核并出具推荐意见,直接报送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申报项目的新增投资、资产负债率等相关财务数据由当地财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A、C两类项目鼓励地方财政经费配套支持,但不作硬性要求。

2、C类项目实行限额申报。申报指标以近年各地立项的总数为基本数,并与各地项目管理绩效及信用记录挂钩。限额指标分别为:南京市50项,苏州市58项(含昆山市8项),无锡市50项,常州市50项,南通市40项,扬州市40项,镇江市36项,泰州市36项(含泰兴市6项),盐城市28项,徐州市27项,连云港市25项,宿迁市22项(含沭阳县4项),淮安市18项。

3、加强项目真实性审查,严禁弄虚作假。各级科技和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对所有推荐项目的实际状况进行现场实地考察和审核把关,对项目申报材料真实性负责。充分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加强监察机构对项目组织申报全过程的监察监督,确保项目推荐程序的公正性和操作过程规范化。

4、加强项目知识产权审查,鼓励产学研合作。申报企业须提供与项目相关知识产权的证明材料(鼓励提供检索分析报告),省辖市科技局(科委)会同当地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对项目知识产权的真实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把关。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诚信互利的实质性合作,优先支持企业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所属各研究所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协议必须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方所签订的正式法律文本,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知识产权权属。

(二)企业申报要求

1、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的委托人承担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的主体责任。申报材料中须附法人代表证明或法人代表委托书。项目申报企业、项目负责人及项目主管部门在申报项目时须出具信用承诺。

2、一个企业限报一个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有在研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法人单位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承担过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企业及关联企业,不得申报与原项目本质类同的项目。各种形式的关联企业不得同时申报本年度项目。同一企业不得同时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和本专项资金项目。同一企业已将研发内容相同项目申报其它省科技计划的,不得申报本专项资金项目。

3、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年度计划项目。在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中相关责任主体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不良信用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记入信用档案,并按《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作出相应处理。

4、申报项目的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三年,新药类项目可适当放宽。所有申报项目需充分估计市场变化,科学合理预测产业化指标,确保项目验收时能达到设定指标要求。

5、项目资金支持灵活运用无偿拨款、贷款贴息和后补助(事前立项事后补助)三种方式。无偿拨款主要用于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中试或产业化过程中研发投入的补助。贷款贴息主要用于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实施中向银行借贷(一年期及以上)所发生利息的补助。后补助是指由承担单位先行投入资金组织实施,对完成合同约定任务、按照规定程序审核通过验收的,给予相应补助的财政支持方式。

对专题组织类项目(A类)和联合招标类项目(B类)两类项目,资金支持方式以无偿拨款为主,同时辅以贷款贴息和后补助。对面上择优类项目(C类),资金支持方式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无偿拨款、贷款贴息和后补助,充分发挥市场性评价作用,加大贷款贴息、后补助等方式的使用力度。

(三)申报材料及要求

1、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

2、相关附件材料,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上两年度会计报表,与技术依托方的合作协议、技术检测报告等能反映创新水平的材料、专利证书等能反映知识产权权益的证明等。所提供的附件材料须清晰可辨,并由项目主管部门统一审查并填写《项目附件审查表》。

3、申报企业须对照指南规定的项目类型和指南代码进行申报,一个项目填写一种项目类型和一个指南代码,受理后不再调整。

4、项目名称须科学规范,其中应包含技术创新的核心点和目标产品,用“XXX研发及产业化”作为后缀,字数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控制在15-25个字。

四、其它事项

1、申报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按封面、项目信息表、项目申报书、相关附件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两份(纸质封面,平装订)。

2、本年度三类项目的申报材料均须同时在江苏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报送,书面材料和网上填报的内容必须完全一致。网址:www.jskjjh.gov.cn项目申报材料经项目主管部门网上确认提交后,一律不予退回重报。本通知及《2015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指南》和相关申报材料格式请在省科技厅网站查询和下载。

3、各项目主管部门将申报项目(C类)汇总表(纸质一式两份)随同项目申报材料统一报送至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75号(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一楼)。专题组织类项目(A类)、联合招标类项目(B类)纸质材料,报送至指定地点(具体以公告为准)。

4、本年度C类项目申报受理截止时间2015年4月20,逾期不予受理。A类和B类项目的报送截止时间以公告为准。

联系人: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中心 刘爱英  孙逊

联系电话:025—85485920  85485926

省科技厅成果处  宋海冰  刘朝霞

联系电话:025—86635404  57712912

 

附件:2015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财政厅

                       2015年3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2015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一、专题组织类项目(A类)

主要围绕战略高技术领域和产业升级的重大技术瓶颈,强化宏观导向和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注重政府与企业共担创新风险,以专题形式组织实施,努力在若干领域实现重点技术跨越,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推进我省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1001  海外技术成果转化专题

本专题主要围绕制约我省相关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战略产品,以追赶国际一流为导向,引导企业与海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或跨国公司,开展实质性联合研发和重大成果转移转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跨越。

1002  战略性基础材料专题

本专题主要瞄准超高强高模碳纤维(T800级别及以上)等产业发展急需、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材料,加快技术重大跨越和产品高端攀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创新领跑企业。一般每年通过专家论证遴选1-2个目标产品进行专题组织。

1003  智能制造装备专题

本专题主要瞄准工业机器人(尤其是重载机器人)等能够显著提升我省制造业高端化水平的智能制造装备,加快核心部件突破和高端机型研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创新领跑企业。一般每年通过专家论证遴选1-2个目标产品进行专题组织。

专题组织类项目具体目标及经济技术指标等相关要求,以正式发布的“项目申报公告”为准。

二、联合招标类项目(B类)

以支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加快形成“一区一战略产业”的创新发展格局为导向,在国家高新区等创新基础好的地区,针对地方政府重点规划和着力培育的战略产业,采取省地联合招标方式,集中支持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环节和关键节点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高端攀升。

2001  未来网络系统及终端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南京无线谷联合招标)

2002  纳米科技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苏州工业园区联合招标)

2003  新型医疗器械研发及产业化(与苏州高新区联合招标)

2004  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无锡高新区联合招标)

2005  智能化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常州高新区联合招标)

2006  生物医药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泰州医药高新区联合招标)

2007  机器人及精密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昆山高新区联合招标)

2008  海洋工程装备及现代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南通高新区联合招标)

2009  石墨烯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武进区政府、常州市科技局联合招标)

2010  新型环保技术与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与宜兴环保科技园联合招标)

联合招标类项目具体内容及标的等相关要求,以省科技厅和联合招标方共同发布的招标公告及标的为准。有在研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企业不能参与投标。地方资助与省拨款比例不低于1:1。

三、面上择优类项目(C类)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用公平竞争、择优遴选的组织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资助形式,逐步加大贴息和后补助比重,支持能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突出高附加值的核心单元、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掌握核心技术的重大整机等目标产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瞄准下一代宽带通信及未来网络、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卫星通信及北斗应用等技术方向,以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并行为创新目标,主动衔接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在5G移动通信、高端芯片、智慧网络、新型显示等方向上形成先发优势。

本年度重点支持:

3011  下一代通信及网络:下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关键核心技术,超宽带整机核心芯片、多核可重构智能天线、融合协同网络控制平台等,软件定义的未来智慧化网络开放体系结构和关键节点设备,全光网络及其新一代光通信技术与产品。宽带卫星通信、天地自由组网、北斗定位导航等关键核心技术,高性能组合天线、卫星多媒体通信、数字化导航系统等。

301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软硬协同设计、高性能低功耗设计等高端芯片设计关键技术,特色工艺开发、生产及可靠性等关键技术,高速信号封装测试、大功率器件封装测试、系统级封装测试等关键技术,全自动封装生产线关键装备、中高端配套材料等。

3013  物联网与云计算:无线感知技术、泛在接入技术、智能处理技术,新型传感器、智能接入节点、智能业务管理平台等,大型基础平台软件,大数据云存储、虚拟并行计算、海量数据挖掘、云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

3014  新型显示:大尺寸有机发光OLED等新型显示的核心器件、成套工艺装备,以及高端配套的玻璃基板、光学膜、金属靶材等关键材料,3D立体显示、新型激光显示核心器件及应用产品等。

3015  文化科技创新: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消费与应用等,工业设计软件及产品,基于三维设计的动漫引擎及支撑软件,网络创意、数字媒体、数字影像等文化创意产品等。

(二)先进智能制造

围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极端制造等技术方向,不断推进数字化创新设计、高可靠工艺制造、核心部件自主配套,突破工业机器人、电子行业核心设备等关键技术,加强重大装备的自主研发,形成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支撑。

本年度重点支持:

3021  重大整机:高速高精密数控机床的大型工作母机,特种智能化工程机械,替代进口的电子信息核心装备重大整机。

3022  核心单元:超高压等极端环境下重大装备通用基础件,巨制造和微纳制造中的核心关键部件,超高超精等极端性能下的关键功能部件等。

3023  控制系统:高可靠、长寿命的优化设计,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慧制造技术,智能传感与数据融合的集成控制,大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等关键核心技术。

3024  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多机器人协调、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嵌入式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

3025  现代交通装备: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舶、深水浮式生产储存装置、新型自升式平台及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轨道交通核心单元,低空飞行器等。

3026  高端仪器:用于科学研究的重大分析仪器,面向工业控制的智能仪器仪表,面向环境等领域的关键检测仪器等。

3027  3D打印:高性能金属合金3D打印专用材料,多种工艺协同制造的3D打印数据处理平台,基于激光成型熔融堆积的3D打印核心装备。

(三)新材料

以新材料制备成型和拓展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重点开发纳米石墨烯、高温超导等前沿先导材料,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大工程用高温合金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下一代电子信息材料等战略基础材料,满足国家急需、全面替代进口、引领未来发展。

本年度重点支持:

3031  前沿先导材料:纳米碳管、富勒烯、高温超导等前沿先导材料,纳米结构材料、纳米光电材料、纳米能源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等,石墨烯导电膜、石墨烯储能材料等应用产品。

3032  电子信息材料:碳化硅、氮化镓、金刚石等宽禁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激光晶体为代表的非线性、超薄层、低维化的光电子材料,蓝宝石晶体、混合液晶材料等平板显示材料,稀土永磁材料、新型电子功能材料等。

3033  高性能纤维:T800和M40J级别碳纤维规模产业化的关键核心技术,芳纶纤维、高性能聚乙烯纤维、连续玄武岩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3034  新型膜材料:高通量纳滤、反渗透、MBR专用等高性能水处理膜材料,陶瓷纳滤、气体分离净化、渗透汽化等特种分离膜材料,全氟离子交换、扩散渗析等离子交换膜材料。

3035  高性能金属:航空航天和火电核电重大装备中高性能钛合金和变形、铸造高温合金材料,非晶合金和高硅材料,高强、耐腐、易焊超宽厚钢板,海洋工程用特种钢,轻质高强、耐高温、抗疲劳的高性能铝合金和镁合金及其制品。

(四)新能源

面向能源领域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科技前沿,在新型光伏风电、下一代核电、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等领域,重点攻克下一代太阳能光伏电池、高温气冷堆、新能源互补优化调度控制、高容量大功率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的创新布局。

本年度重点支持:

3041  新型光伏风电:全光谱太阳能光伏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多级三五族聚光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柔性太阳能电池等,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储能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光伏微电网能源管理与综合控制系统。低电压穿越、直驱风电机组、大功率整机设计等关键技术。

3042  下一代核电:AP1000、CAP1400、高温气冷堆、快堆等核电机组关键设备、核心材料以及核燃料后处理技术,核岛关键设备部件、核级阀泵及远程控制、核废料回收利用系统、核岛内电缆等。

3043  智能电网:大电网多元能源互补优化调度与控制技术、大规模风电和光伏等间歇性能源并入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的覆盖发、输、配、用各环节的智能电网技术支持支撑系统。高效转换的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电站大容量储能系统。

3044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集成设计、故障诊断、容错控制与电磁兼容技术,高能比、长寿命、强续航的动力电池制备及成组技术、能源管理系统与安全控制技术以及电机驱动与动力学控制,基于新型复合材料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等。

(五)生物医药

紧密围绕临床用药需求,超前部署培育生物治疗技术,以生物技术药为先导,引领开展生物技术与重大新药创制研究,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推动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积极抢占生命科学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本年度重点支持:

3051  生物技术新药:人源化抗体、抗体导向药物、新型生物反应器和佐剂等,基因工程等新型疫苗,防控烈性传染病的关键药品,治疗性抗体等蛋白质和多肽药物,核酸类药物,干细胞,海洋药物。

3052  化学新药: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和先导化合物改构药物,新型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抗病毒药物及免疫疾病治疗药物,高效低毒大品种药物改造及二次开发等。

3053  现代中药:开发疗效明显、质量可控、剂型稳定、服用方便的现代中药,著名江苏医派名医名方的二次开发,中药提取精制、中药标准化控制、中药饮片炮制加工新技术及装备。

3054  生物试剂和芯片:人类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药物作用靶点检测等生物试剂,全自动高通量体外诊断系统与试剂,蛋白质芯片、基因芯片、纳米生物芯片及其配套仪器等。

3055  医疗器械及材料:可替代进口的高端影像设备,医用手术机器人、影像导航等先进治疗装备,高性能人工关节、新型功能化组织可再生修复材料、人工皮肤、介入支架等高值医用材料。

(六)新型节能环保

针对新型环保技术尖端化、装备产品标准化、成套化、系列化的发展,重点开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技术装备,节能降耗高效水处理装备,高性能环保功能新材料,培育环保产业新业态,推动环保产业向高效低耗、绿色低碳发展。

本年度重点支持:

3061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技术装备:烟气NOx、重金属污染、二噁英和其它持久性污染物的治理与控制,重点行业(化工、炼化等)工业有机气体净化及资源化,低浓度挥发性毒害有机污染物净化,烟气余热能级利用等技术装备。

3062  节能降耗水深度处理装备:废水超低排放、高毒害行业废水处理、高浓度含盐废水深度处理、高危污染物监测与检测等技术设备,符合我国实际的标准化、系列化、智能化和成套化技术装备。

3063  高性能环保功能新材料:高通量耐污染专用膜材料、特种磁基吸附材料、纳米吸附材料、树脂基分离材料、土壤修复材料、高活性微生物固定化填料、高活性催化材料等新材料。

3064  重大节能环保装备:新型节能电机等工业节能关键装备,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及配套设备,大型发电、钢铁、建材等余热利用成套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自动化成套装置。

3065  高效节能照明:高功率LED外延片、低功耗芯片、高效荧光粉,半导体材料制备核心设备,第四代节能照明OLED等。

(七)高科技农业

瞄准现代育种、智慧型农业装备、环境友好型农业投入品、农艺融合的农机具等方面,重点突破基因资源开发、种质创新、新品种(系)创制、良种扩繁及其潜力发掘等关键技术,大力开发智能化大田作业装备、智能化设施农业装备、智能化农产品加工装备、农产品保险物流装备、秸秆等剩余物综合利用装备等,加快推进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

本年度重点支持:

3071  农业优良品种:优质高产水稻、小麦新品种,特色林木、花卉新品种种苗,优质果蔬品种种籽种苗,高品质畜禽、水产新品种。

3072  高性能农机与设施装备:高产稻麦联合收割机械收获机械,高性能植保机械、脱水干燥烘干装备、智能化工厂化水产养殖装备等。农产品的加工、包装、保鲜冷链运输信息关键技术装备。农业信息采集、农情监测、耕地质量测定、农产品质量检测等软硬件产品。农作物剩余物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

3073  新型农用生物制品及兽药:基因工程疫苗,生物肥料,饲料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高效安全农兽药等。

3074  工业生物:生物醇、生物酯、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等生物基材料,高效生物催化剂,酶工程、发酵工程关键装备,乙二醇、丁醇、乙烯等生物法制造,海洋生物产品制备等。

(八)其他

3081  传统产业升级:制造业数字化装备,清洁生产成套工艺及装置,零排放技术与成套装置,新一代纺织材料及装备等。

3082  苏北特色产业提升:硅资源、凹土等特色资源深度开发与高端利用,矿山安全、石油机械、盐化工、高分子材料等关键技术开发与转化。

  

抄送:省有关部门,各县(市、区)科技局、财政局,各省级高新区管委会。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2015年3月17日印发

醴陵市| 左权县| 青铜峡市| 旺苍县| 宁都县| 盘锦市| 焉耆| 武邑县| 双牌县| 大名县|